大西洋(Atlantic)美国品种,1978年由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。中熟,生育日数从出苗到成熟90d左右。株型直立,分枝数中等,株高50cm左右,茎基部紫褐色,茎秆粗壮,生长势较强。叶绿色,复叶肥大,叶缘平展,花冠浅紫色,雄蕊黄色,花粉育性差,可自然结实。
块茎介于圆形和长圆形之间,顶部平,淡黄皮,白肉,表皮有轻微网纹,芽眼浅,块茎大小中等而整齐,结薯集中。块茎休眠期中等,耐贮藏。蒸食品质好,鲜薯淀粉含量15%~17.9%,还原糖0.03%~0.15%,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炸片品种。
一般亩产1500kg左右。该品种喜肥水,适应性较广。种植密度以每亩4500株左右为宜。目前在内蒙古﹑黑龙江﹑河北﹑吉林等一二季作区作为炸片品种种植。
中薯5号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中薯3号自然结实后代中选育所得。早熟品种,出苗后生育日数67d左右,常温条件下块茎休眠期50天左右。株型直立,株高50cm左右,叶深绿色,叶缘平展,复叶大小中等,生长势较强,茎绿色,分枝数少,生长势较强;花冠白色,自然结实性中等,有种子;块茎略扁长圆形、圆形,大而整齐,淡黄皮淡黄肉,表皮光滑,商品薯率70%左右,芽眼浅,结薯集中。
2002-2003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,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1公斤,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9.45%;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94公斤,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3.04%。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
属早熟鲜食品种,休眠期短,退化慢,蒸炒品质优良。适宜北京、山东、河南等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,辽宁、黑龙江等北方一季作区早熟栽培,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福建等南方冬作区冬季栽培,重庆等西南地区二季栽培。